【114年推動善終三法徵文活動辦法】 投稿須知
一、目的:
為使國人瞭解醫療自主權利,為自己預立生命末期醫療選項,並保留可用器官捐贈延續他人生命,我國陸續頒布施行《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及《病人自主權利法》(下稱善終三法)並推動數年,讓民眾以多元管道認識預立醫療決定、安寧緩和醫療及器官捐贈意願核心價值。其中,為鼓勵各領域人才共同響應及推動善終三法,提升各領域專業人員及醫事人員具備善終三法整合認知,促進預立醫療決定、安寧緩和療護及器官捐意願,並透過各界專業分析之交流及互動,營造國內尊嚴善終之氛圍及環境,特辦理本活動。
二、辦理單位:
(一) 指導單位:衛生福利部。
(二)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
三、投稿類型:
(一) 學術論文。
(二) 病例報告研究。
四、投稿主題:
投稿者可選擇以下領域之主題進行投稿,而同一領域至多投稿三篇不同主題之作品;每篇作品應有明確主題,內容應與主題相符,並具備獨立性及內容完整性,如經審查內容重複或過度相似,將排除參加資格。
114年各領域建議主題如下:
領域
|
主題
|
器官捐贈
|
器官捐贈的心理決策歷程與行為理論應用。
器官移植後照護與成效。
心臟停止死亡後捐贈(DCD)實務議題。
當安寧療護遇見器官捐贈。
教育推廣策略與實務經驗分享。
器官捐贈志工的服務價值與實踐。
科技創新在器官捐贈的應用。
線上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的新實踐。
以資通訊技術優化家屬關懷與輔導。
|
安寧療護
|
醫病溝通與共享決策歷程。
安寧療護在社區化服務的發展。
非癌末期病患的安寧療護經驗與挑戰。
文化信仰與靈性關懷在安寧照護中的應用。
教育推廣策略與實務經驗分享。
安寧志工的服務價值與實踐。
科技創新在安寧緩和的應用。
線上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的新實踐。
|
病人自主權利
|
不同場域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推動經驗。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實務挑戰與臨床經驗。
病人自主權相關法規與倫理議題探討。
病人自主決策中的家庭與文化影響。
預立醫療決定在長照機構或社區照護場域之實踐。
生命教育與病人自主權利推廣的社區創新實踐。
教育推廣策略與實務經驗分享。
安寧志工的服務價值與實踐。
|
五、投稿格式:
(一) 請以摘要格式提出稿件內容,並於本審稿系統完成上傳。
1.內容以文字為主,恕不接受圖檔及表格,中文或英文皆可撰寫,其中中文以 2,000 字、英文以 3,000 字為限。
2.〔學術論文〕:應包含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研究結論及關鍵字。
3.〔病例報告〕:應包含研究目的、醫療條件/程序/方法,以及對於病例重要性與影響之解釋。
(二) 投稿作者至多7人,投稿截止日後,恕不接受增加、修改作者人數,或修改、抽換投稿內容。請投稿者應於投稿前,取得其他著作人同意,並於投審稿系統上傳稿件時,需勾選同意「投稿著作聲明與著作財產權授權使用同意書」(如辦法附件)。
六、投稿相關作業:
(一) 投稿期限:即日起至114年8月22日(五)下午5時截止收件。
(二) 投稿者請詳實填寫基本資料,以利辦理後續聯繫事宜。
七、注意事項:
(一) 所有投稿作品均不予退還,請自行備份並保留原始檔。
(二) 投稿作品不得揭露投稿者資訊。
(三) 若有下列事情,本中心得撤銷其錄取及獲獎資格,並追回已領得獎項,如造成第三人之權益損失,由作者負完全法律責任:
1. 稿件作品曾在其他活動或刊物上發表或參加公開比賽獲獎。
2. 侵害他人著作權、專利權、智慧財產權、肖像權或涉及暴力、人身攻擊、色情、毀謗、扭曲事實等違反善良風俗之情事。
(四) 得獎作品之著作財產權將轉移至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如辦法附件);惟得獎作者未來仍保有投稿其他刊物之權利,但摘要內容不得完全相同。
(五) 得獎作品之獎金,將由第一作者具名領取;並由主辦單位依規定應扣繳所得稅或政府規定應扣繳之相關費用後,匯入得獎者提供之帳戶。
(六) 報名參與本活動,視同同意本活動辦法及各項規定,如有未盡事宜,除依法律相關規定外,主辦單位保留隨時修改之權利,並公布於活動網站上,恕不另行通知或取得投稿者同意。
相關投稿疑問,歡迎來信(cnicole@tosrpapc.org.tw)
或來電洽詢:(02)2358-2088 分機 228 陳小姐
|